Photo by Marc Mueller
今天見到共享辦公室WeWork 申請破產保護令的新聞**, 令我們反思我們的運作方針。
我們和他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營運方式。
最大的投資成本: 裝修費用
不同於WeWork這種集團/上市公司的經營方式, 由於我們沒有雄厚的財務背景及人手,我們的COWORKING SPACE只能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務。我們深深地明白這個行業最大的投資是裝修費用;想要盡快回本,我們只將單位作最低限度的裝修同時也考慮到足夠美觀度以吸引用家。造到實而不華。
我們的共享工作空間: www.the-garden.hk
低成本營運方式 VS 高檔路線
對比WeWork的共享工作室, 他們所走的是實用而高檔的路線; 即使寬頻也要極速的。在我們而言,一切都是『夠用就好』。最重要是想降低成本並盡快回本。一旦回了本, 我們只需每月造到收支平衡, 同時不介意賺得較少, 便可以為客人提供最優惠價格。沒有一級的設備, 是犠牲了某階層的客人; 但也令我們在最艱難的經濟大環境時仍儲有足夠的資金捱下去。
只提供適量的服務 VS 服務包羅萬有
同時, 在實際運作方面, 我們以低成本運作及低費用來維繫使用者。很多共享空間喜歡以包含各式各樣的公司專業服務作招徠, 如IT及會計等。而我們相信坊間有很多專業服務都是 客人很容易便找到的。為降低成本, 我們只專注於提供一個空間給客人。對客人來說, 這是他們要求的最核心價值所在。
年報好看VS 不用向大小股東交代
WeWork這種上市集團, 需要向眾多大大小小的股東交代, 年報要好看。並且, 他們曾經實力雄厚, 甚至得到軟銀孫正義(也曾是阿里巴巴當初的主要投資者之一) 這等頭口人物的超大額投資。為了要搶佔市場, 他們在世界各地都擴得非常之快。分秒都不能浪費。
小心使錢 VS 過渡擴張
而我們所經營的COWORKING SPACE, 由於資本有限, 並且我們已是中年人; 用一分一毫均須深思熟慮因為一旦出錯我們沒有時間和翻身之力。正正是因為沒有餘地行差踏錯, 我們的共享工作空間事業每一步都比較保守以避免過度擴張以可能招致的虧蝕, 我們只能在適當的時候才可開設分點。我們十分小心地選址。找到良好地點及租金的物業才開拓另一個點。
以上種種, 即使在疫情這麼艱難的時候我們也能生存下來。我們開業至今從沒調高價格。讓利予客人令我們能生存下來。沒有太大的利潤,但也勉強可以捱下去。
**註: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總部設在紐約的WeWork,考慮在紐澤西依據「破產法第11章」(Chapter 11)聲請破產。早於今年5月,WeWork錯過到期的兩筆總額約9500萬美元票據利息。2016年至2022年,WeWork累計虧損了149.6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
作者: 東水原 - 共享工作空間及辦公室的創辦人及合伙人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