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AANIN
引子
本書道出一些改變一個人的習慣的方法。 作者用了一個很聰明的寫作方法:在書的初始以一個自身的故事吸引讀者的目光。而書中的內容其實跟這故事並無多大關係。 發生在作者身上的這個故事是講述他童年時在一場棒球比賽時發生的嚴重意外。 這的確是非常容易吸引讀者追看下去的。
這本書很有架構地將形成好習慣及避免壞習慣的方法詳細地列出。雖然很多都是老生常談,但是作者總算能將方法十分有系統地寫出來。書中例子及科學實證也極為充足。難怪這書能於本週AMAZON暢銷書排行第一位。我們也希望將這書推薦給我們共享空間的客戶。這書對於工作及身心平衡均能作出幫助。
[www.the-garden.hk The Garden Coworking Space]
說回此書。往往要形成一個好習慣的過程十分之漫長, 以致壞習慣總能靜悄悄地在中途介入。
習慣需要慢慢養成而不可一步登天
很多人都會下定決心一鼓作氣的作出改變。但他們不明白習慣要穩固是需要慢慢形成, 每天進行。很多時一次性做出大改變 (once-in-a-lifetime transformations), 很快便又會打回原形。就好像筆者小時候總喜歡向自己許下宏願。以下是3個我時常下的決心:
1) 由今天開始, 我要每天都努力讀書, 以便考得好成績。
2) 由今天開始, 我每天都要幫家裡做家務。
3) 由今天開始, 我要把東西執拾得整整齊齊。
這樣做的結果只會是堅持了一天便打回原形。
書中作者說成功乃由1%改變, 再每天累積多1%從而培養成一個長期習慣。也就是說我們不應一步登天, 並一開始便做出太大改變。每天作出1%的進步, 那一年便是37倍的進步[公式: (1+0.01)^365=37.7834]*。就好像是理財方面的複利息。至於突破的一刻就是每天一小步到了一個臨界點便會有很大的爆破式的成就解鎖。而壞習慣的形成也是一樣, 書中所舉出的例子, 癌症一般潛藏很長時間, 直至對器官造成傷害才會讓人察覺並且到了那一刻, 傷害性之大很多時已難以挽回。就好像我們常說的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因此想培養好習慣的人很容易中途放棄。因為通常成果要到很後期才會被看見。減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論是減少食量或是做運動, 通常一開始時成效較細小; 即使過了一斷時間好不容易有一點小小的效果, 又很容易來到了平台期。結果放棄的人多於成功的人。
不應過於著重目標
此外, 作者又不贊成過於著重目標(GOAL)。他認為建立好並跟著系統貫徹執行習慣比起不斷注視著目標較為重要。他認為訂立了目標不一定就能達到。比如一場賽跑, 贏家和輸家均會以最快到達終點為目標。如果訂立目標是湊效的話, 那輸家便不會輸。當然也可以說, 如果輸家沒有訂立目標, 可能輸得更多。
作者所想表達的是, 訂立目標是需要的。 但更重要是建立一套進步及養成習慣的系統, 而這系統只需要每天點滴的進步便行因為它會有著複式的累進效果。以上述賽跑的例子來看, 就是建立訓練跑步的系統, 如每天練習的時間表、如何練習的細則以及飲食方面的菜單等。
此外, 過於著重目標的壞處是: 心態上覺得達到了目標, 一切便完了。 由於已達目標, 故此會令人失去了持續訓練及堅持習慣的動力。要持續進步, 並不單單是將目標再訂得高一些, 而是改善執行習慣的系統。
三層架構概念
本書其中一個重點的是一個圓形如箭靶的三層架構的概念 (THREE LAYERS OF BEHAVIOR CHANGE)。
箭靶的最外層是”結果” (OUTCOMES), 亦即是成效也就是要改變的表像, 例如改變體重(減肥)。
箭靶的中層是”過程” (PROCESS), 亦即是習慣。即建立習慣系統而達致最外層結果的行為, 以減肥為例就是運動的時間表及餐單等。
箭靶的最深層是”身份” (IDENTITY), 亦即信念 – 包括你的世界觀及自我形象。以減肥為例就是: 我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如果改變飲食習慣及運動習慣只是為了減肥, 遠不及一個更深層的動機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更為湊效。另一個例子是戒煙。要拒絕別人給你一根煙, 是告訴別人你要戒煙還是告訴別人你並非吸煙者更易成功? 所以要改變習慣, 作者認為先要了解想達至最深層的身份改變是什麼。
身份涉及自尊。一旦自尊牽涉在其中, 你便會不惜一切的持續捍衛你的習慣下去 (Once your pride gets involved, you’ll fight tooth and nail to maintain your habits)。如果不是關乎身份與自尊的部分, 改變只能是暫時性的。
將習慣自動化
為什麼養成習慣如此重要? 因為習慣是將行為自動化。就好像每天起床後, 你不會去思考下一步要做什麼, 而是很自然地會走向洗手間去刷牙、洗面, 以至換衫及出門口上班去。將行為自動化的好處是不用花費腦力去思考下一步應做的行為, 而可以騰出腦力並減少壓力以便腦海有多些空間去處理其他更多的事情。
待續下篇 .....
註: 1) 本文章的內容以標題中的書本為主要參考, 並結合了本文作者的個人理解作解讀。不確保所有細節跟足書本原意。
註: 2) 此文章特別送贈給The Garden Coworking Space的客戶。
*文章內的算式由數學專才提供。
作者Yaanin為以下兩個機構的多媒體小編:
コメント